11月15日,宁波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据了解,“激智科技”证券代码为“300566”,总股份7959万股,其中首次公开发行的1990万股股票自上市之日起开始上市交易。公司发行价格为每股14.94元,当日收盘价为21.51元。
激智科技是一家集光学膜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ET-LCD用光学膜关键技术的企业。自2007年在宁波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液晶显示器用光学膜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升级和创新,自主进行光学扩散膜、增亮膜和反射膜等光学膜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生产的britnit系列扩散膜成功填补了国内光学膜领域的空白。
被国外垄断 国产替代化空间巨大
光学膜是指在光学元件或独立基板上,制镀或涂布一层或多层介电质膜或金属膜或这两类膜的组合,以改变光波的传递特性,包括光的投射、反射、吸收、散射、偏振及相位改变等。光学膜主要分为偏光片和背光模组(BLU)中用光学膜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TFT-LCD面板。
背光模组用光学膜
目前国产反射膜和扩散膜具备进口替代的实力,而增亮膜技术相对落后。激智科技在反射膜和扩散膜产品已基本可以实现对国外产品的替代,国内整体产能与日本、韩国、台湾相差不多,但在部分高端产品和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技术上尚不能完全取代
增亮膜方面,国内生产技术大部分尚处于中低端水平,对日、韩、台系的替代仍有较大空间
偏光片用光学膜
目前日本企业在TAC膜和PVA膜行业占据垄断地位,日本 Fujifilm(富士写真)、 Konica Minolta(柯尼卡美能达)为全球TAC薄膜领先企业,年产能分別为8.2亿平方米和3亿平方米,两家日企合计占据全球TAC产能的75%。PVA膜方面,日本可乐阳占据全球市场80%以上的份额。
虽然日本企业目前仍在TAC膜和PVA膜行业占据垄断地位,但近年来国内以东氟塑料、新纶科技为代表的企业在TAC膜领域国产化技术取得了一定突破,皖维高新自主生产的PVA膜已进入部分国内偏光片生产企业(如三利谱等)的供应链体系。总的来说,随着中国TAC膜和PVA膜的国产化加速,国内进口替代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光学膜为全球垄断生产,国内进口依存度较高,国内市场几乎都被外企产品垄断,国产替代化空间巨大。
国内产商纷纷布局 谁能脱颖而出
近几年,国内平板显示产业迅猛发展,光学膜在市场中需求量巨大。去年开始,众多企业也开始纷纷布局。
激智科技:激智科技官网发布了公司“年产6500万平方米光学膜生产线技改项目”的环评文件。资料显示,该项目投资50万元,现对已有的6条涂膜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提高设计速度,将扩大产能至6500万平方米光学膜,拟投入运营日期为2019年6月。项目实施后,公司6条涂膜生产线上将不再生产反射膜,保护膜的产量也有所降低,扩散膜产量则提高到了每年6000万平方米。
道明光学:道明光学公告称,子公司道明光电拟以自有资金 14,780 万元在永康厂区新增“年产 1000万平方米光学级 PC/PMMA 共挤薄膜/薄片”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期12个月(2019 年1月到2020年1月),2020年1月开始逐步投产,达产期3年。
裕兴股份:裕兴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3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和“年产5000万平方米光学用离型及保护膜生产线”项目,从而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光学聚酯基膜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做专做强聚酯功能膜的发展目标。
慧智科技:江苏慧智科技“年产3亿平光学材料项目”在连云港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400亩,年产3亿平方米光学新材料。资料显示,本次光学材料项目主要布局OLED、MLCC离型膜、QD量子点薄膜、激光电视幕布、CPI、汽车/家居装饰膜,预计两年内完成全部建设并投产,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90亿元。
皖维集团:去年,“年产700万平米偏光片项目”主体厂房桩基工程开工仪式在合巢产业新城皖维项目基地举行。此项目于2018年12月20日签约。项目总占地230亩,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主要建设年产700万平米偏光片、年产2万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胶片、年产700万平米聚乙烯醇(PVA)光学薄膜等3个项目,预计年产值13亿元。
目前,液晶面板产业快速转移至我国,是国内光学膜进口替代的良机,未来有哪些企业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地位,值得我们关注。
参考资料来源:
1、新浪:《宁波:光学膜龙头“激智科技”登陆创业板》
2、个人图书馆:《光学膜市场分析:反射膜、扩散膜、增光膜》
3、新材料在线:《显示关键材料—光学膜市场发展简析》
4、中国产业信息:《2019年中国光学膜行业分类、下游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5、博新城:《2019上半年 国内哪些企业出手扩大光学膜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