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光学仪器专家---金国藩

OFweek光学网 中字

  金国藩,中国工程院院士,1929年生于沈阳,1946-1947年在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北平部学习,毕业于北京大学机械系,1950年至今在清华大学工作,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1991年至1995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曾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三座标光栅测量机,获全国科技大会奖,领导可擦除光盘机,激光陀螺等研究工作,创造一种可擦可写的光学头,获我国专利,写出国内唯一的一本“计算全息图”专著,开创性地将计算全息用于制作凹面光栅及光学综合孔径雷达信号处理等,获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在“双折射双频激光器”获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元光学器件研究获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 光学工程学会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

  金国藩教授自六十年代起开始从事光学仪器及应用光学的研究。侧重于精密测试技术与光学信息处理。先后主持2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尤其在光栅测量机、光盘技术、激光陀螺、计算全息、双折射双频激光器、新型印刷网屏,舌诊自动识别系统,光计算及二元光学等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做出重大贡献。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共40余名,发表论文300余篇,专著3本,译著2本。

  60年代初,他主持并参加的国防工业重点项目 --- 劈锥三座标光栅测量机是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大型精密光栅测量仪器,提供给441厂和218厂使用,使测量效率提高数十倍,当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打破国际封锁为我国国防工业提供了重要的测试设备,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70年代,他主持开展了现代光学及其应用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课题研究,在计算全息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出版了国内迄今唯一的《计算机制全息图》专著,开创性地将计算全息用于制作凹面全息光栅及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光学处理等方面。其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80年代以来,他率先开展了光信息处理及微光学领域的研究,先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

  (1)采用掺铁铌酸锂晶体及角度复用技术在国内首先实现了在单点位置上存储并恢复了1000幅数字图象。为了承接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新型超高密使超快速光信息存储与处理的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2)光学子波变换及其在图象的纹理分割,特征提取,目标识别等方向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培养的博士生获第一届全国百名优秀论文奖;

  (3)在光计算“光子二维并行处理系统”的研究中采用数学形态学原理及子波特征提取实现了快速目标识别。专家鉴定认为,对我国光学图像处理研究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成果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特别是在用光学数学形态学方法实现了人脸识别方面属国际首创。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