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国内外光学隐形技术的发展现状

OFweek光学网 中字

  但因为隐形飞机和军舰只吸收了人眼不可见的雷达波,不能吸收人眼可见的可见光,所以人是可以看到这些飞机和军舰的,只是实在离得太远了,没法看到。

  而浙大陈红胜团队的新研制的隐身器,可以让物体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实现隐身,也就是在肉眼情况下隐身。他们用的是一种与隐形飞机不同的技术——六边形隐身器不吸收可见光,它能让光线绕过隐身区,就像小溪里的流水,经过一块石头时,溪流会绕过石头后再合拢了继续向前,就像没有遇到过石头一样。

  物体发射回来的光线,不再是走直线了,到了隐身区后绕过继续直行。人眼还是接收到了隐身区域挡住部分物体的反射光线,因此还是能看到隐身区挡住的地方,让人误以为视野内是没有东西阻挡的。隐身区顺利实现隐身。

  为了演示隐身器的原理,郑斌拿来了一支激光笔,照射透明的六边形隐身器,可以看到,绿色的激光束在经过中间孔洞部分时,绕了过去,再变成直线射出去。就像溪流绕过水流中间的石头,继续向前一样。

  隐形技术是目前全世界不少科学家都在研究的事。让“光像溪水一样绕过了挡路的石头”这一思路,最早由英国科学家提出。

  这需要科学家通过材料表面折射率的改造,让光线“转弯”绕过物体按原方向传播,将物体隐藏。Pendry教授最近也看到了浙大的这一研究进展,他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这项工作是隐身衣研究领域“一个真正的进步”。此外,他在接受《自然》新闻采访时说:“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件在可见光频段下,能够隐藏现实世界中很大物体的隐身衣,但是要达到这点非常困难。”

  今年中旬,英国物理学会宣布把2013年度牛顿奖章授予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Pendry,以表彰他因提出“隐身斗篷”的概念而对物理学所作的贡献。

  英国物理学会在介绍Pendry教授获奖理由时形容他“为表面科学,无序系统和光子研究做出了根本性的贡献。”

  Pendry曾在2006年《科学》杂志(《Science》)上发表文章,提出了新的隐身衣设计思路,既不反射也不吸收电磁波,使电磁波能够绕过被隐身的区域,按照原来的方向传播,从而可以使物体完全隐形。这是隐身衣设计的“殿堂级”理论,奠定了隐身衣研究的理论体系。从而使自己在物理学界以外名声远扬。

  他提出的基本概念是,一些所谓“超材料”的性能并不是由他们的化学成分确定,而是由其最细微的结构确定的。可以利用这些“超材料”,让光绕过一个物体,从而达到“隐形”的效果。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