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举行仪式,为新当选的54位美国光学学会会士(Fellow)颁发证书。浙江大学教授何赛灵因其在光子晶体、平面光波导器件和新型人工电磁介质等微纳光子学上的创造性工作,而成为其中一员。他也是这些新会士中,唯一一位在中国大陆工作的学者。
据了解,美国光学学会(OSA)Fellow的挑选有许多要求,其中包括与光学相关的论文发表记录、在光学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领导能力等。在美国光学学会发给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的邮件中有一段美国光学学会主席Rod Alferness的话,他说,“美国光学学会会士代表了该领域最杰出的人士,我很荣幸授予何博士该荣誉,以表彰他的成就。他所发表的论著、在学术上做出的探索工作以及他的奉献精神对我们所有在光学和光子学领域工作的人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下,OFweek光学网将为你简要介绍何赛灵教授和浙江大学的光学实力。
一、何赛灵教授
何赛灵,1992年初获瑞典皇家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后来留任瑞典皇家工学院副教授和教授;1999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并创立浙江大学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同时担任瑞典皇家工学院—浙江大学光子联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及主任,科技部“973”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新型人工电磁介质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首席科学家;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在SCI检索的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1、个人资料
1966年出生于浙江临海。1988年获浙江大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瑞典皇家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升为终身(tenured)。出于工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方便,何教授加入了瑞典国籍。1999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光电信息工程岗位)而回国创立了浙江大学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并任主任,从零开始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就建立了一个有着浓厚学术气氛的100余人科研队伍(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和价值上千万实验设备的实验室。
同时任浙江大学光通信交叉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和主任,及最近成立的瑞典皇家工学院--浙江大学光子联合研究中心的主任和联席首席科学家,是浙江大学跨多个学科(光学工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光学,光通信技术,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的博导。 他主要从事光集成技术、光子晶体及负折射率介质等新型人造光电复合介质、光通信技术和光电磁波无损检测技术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应用研究,共发表了约200篇SCI检索的期刊文章,出版了(第一作者)一本400多页的英文专著 (英国牛津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并申请了约20项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