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细数国人熟知的那些国货老品牌,多年前很多人刷牙用的是芳草、中华,护肤用的是美加净、百雀羚,看的电视是飞跃和金星,骑的自行车是永久和凤凰……但很多老品牌,在历经沧桑后,绝大部分像流星一样陨落了,它们或被国外品牌打败,或被外资收购后束之高阁。
对许多品牌来说,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激流勇进未必能占得先机,但稍一踯躅,就可能遭遇灭顶之灾。柯达的破产就是生动的例证。
虽然早在1976年柯达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然而其数码变革却进行得极为缓慢,面对数字技术的冲击,柯达的迟疑将自己逼上了绝路。在我国,很多老品牌也面临同样的处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很多老品牌由于经营观念陈旧、机制僵化,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节节败退,最终“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品牌营销专家于斐认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主动性,能否快速准确地适应市场需求。由于柯达对行业的认知度不足,对市场需求的把控不够,当需求几近于零才选择转型。柯达的结局就是技术竞技中“被动者”的后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傅慧芬认为,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动态的,产品就是品牌的核心。老品牌要想不被湮没,就必须更新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不断顺应社会的需求开发新技术、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