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照相机工业的发展历程

OFweek 光学网 中字

     我国的照相机械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历程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纪录。俞泽民同志利用从事照相机械工业科技情报工作的条件,在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科技情报研究室和有关企业的协助下,编出了这部中国照相机械工业发展的编年史料。

     1956年

     1月15日,北京大来精机厂与永新合作社、荣炎合作社联合组成公私合营北京市大来照相机厂(大来厂成立的日期,是根据厂资方技术负责人郝小石个人担档案多处所记载确定) ,开始试制仿西德“莱卡”的“大来牌”35mm照相机,共计10台。该年8月3日的《工人日报》和与之同时的《北京日报》都报道了试制成功的消息并附载照片。

     4月18日,公私合营天津市照相机厂成立。为向中国共产党诞生35周年献礼,试制产品命名为“七一牌”。据同年7月2日《天津日报》载:“我国自己制造的七一牌折叠式(120)照相机,1日在公私合营天津照相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了。这种照相机,除了镜头用的光学玻璃以外,所有四百八十多个零件,都是用国产原料做的”。是年,京,津两地在缺乏技术,设备的条件下,制成的照相机总数不足100架。

     1957年

     北京大来照相机厂试制成仿日本“理光”的“大来牌”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同年,经上级批准,该厂更名为北京市照相机厂,产品改名为“天坛”牌。天津市照相机厂的产品正式定名为“幸福1型”照相机。上海市钟表工业公司调集照相机修理部的老工人,成立照相机试制小组,于11月试制成功仿苏联“卓尔基”的35mm平视取景照相机,定名为“上海58-1型”。接着,着手开发仿西德“莱卡”的“上海58-2型”照相机。是年,京、津、沪三地试生产照相机共约200架,有少量投放市场。

     1958年

     2月,上海是在原钟表工业公司照相机试制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上海照相机厂筹备处,后并入大明誊写用品厂,海通工艺厂,勤联文具制造厂,施鹤记电镀厂和中星工场等单位后,于3月17日正式成立上海照相机厂,并推出“58-1型”照相机,小批量投产。

     5月,上海市五一照相机厂成立,从事座机和外拍机生产。9月,上海照相机厂试制的“上海58-2型”35mm平视取景照相机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同年,上海长城工业社和大明铁工场分别试制“上海58-3型”120折叠式照相机,和仿西德“禄莱”的“上海58-4型”双镜头反光120照相机成功。此外,上海还成立孔雀照相器材厂,开发120平视取景照相机,以及上海试制成“s-1型”小型曝光表。4月,南京电影机械厂试制成功“紫金山”牌“z-120"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快门速度达1/500秒。

     10月,轻工业部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全国照相机技术培训班“,参加学习的人员是从事相机制造及开发照相机生产厂的技术人员和老工人,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我国照相机行业的生产骨干。是年,天津市照相机厂由公私合营改为国营。北京市照相机厂在并入中百电镀厂、北京装订十厂、东单机修厂、东风工业合作社、地质仪器厂、东城刻字社、迈进合作社等七个小厂后,生产能力扩大,同时由公私合营改为国营,试制出仿“禄莱”的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样机。重庆市乐器厂试制成仿苏联“爱好者”的“长江”牌35mm照相机。西北光学仪器厂试制“华山”牌35mm简易照相机和“长乐”牌120型照相机成功。南京光学仪器厂(即中国人民解放军3304工厂)试制生产仿苏联“菲特-2型”的“南京58-1型”及“58-2型”两种35mm平视取景照相机,先后共计有600架投入市场。广州,福州二地在“社会主义大跃进”形式下,均先后成立照相机厂。广州照相机厂是以艺林照相器材修理店和大亚仪器厂为基础,又合并玉华电筒厂后成立。 全国各地试制及生产照相机的总数约为2.1万架。

     1959年

     3月,南京电影机械厂开发“紫金山”牌“Z-135”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成功,同年9月通过批量生产鉴定。该机系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与国际水平相接近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4月,上海照相机厂一分厂和二分厂分别在上海长城工业社和新华电筒厂基础上改建成立。上海照相机厂又分出一个车间成立上海照相器材厂。10月,上海照相机厂二分厂开发试制“上海201型”折叠式120照相机。

     7月,由北京,天津,上海等三个照相机厂和南京电影机蟹厂的技术人员组成的“照相机制造技术考察小组”,赴民主德国学习,1961年7月学成归国。这是我国照相机行业首次派遣到国外的考察学习活动。

     是年,北京照相机厂生产的“蓝天”牌120型胶木壳体和“星光”牌35mm两种简易式照相机;广州照相机厂试制仿西德“蔡司”的“珠江60-1”型120折叠式照相机成功。哈尔滨照相机厂在哈尔滨光学仪器厂和光学机械厂部分车间合并的基础上成立。杭州光学仪器厂试制“钱江”牌120型简易照相机成功。

     轻工业部组织全国部分照相机厂技术人员,在浙江大学的协助下,成立“全国照相机技术设计组”,开发设计由天津照相机厂生产的“晨光”牌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在“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口号推动下,全国照相机生产首次打破十万大关,达到10.4万架。

     1960年

     2月,轻工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照相机行业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经验交流会议”,京、津、沪、宁、杭、哈、沈、渝、榕等地近20家照相机生产厂与会,是我国首次全国性的照相机生产技术专业会议。

     10月,杭州照相机厂从杭州光学仪器厂分离成立,着手开发匈牙利“猫迷他”35MM小型平视取景照相机。是年,上海照相机厂一分厂改名为上海照相器材二厂,二分厂改名为上海照相机二厂,“海鸥201型”120照相机投入批量生产。五一照相机厂改名为上海照相机三厂,大明铁工厂并入上海照相机厂。上海孔雀照相器材厂并入上海市照相器材厂。至此,上海市基本上形成了全市性的照相机生产体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加强了技术开发能力。

     该年,上海照相机厂着手开发仿日本“美能达SR-1型”的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并试制成“上海60-1型”和“上海60-2型”照相机,“201型”照相机并批量生产的同时,又试制出带有自拍装置的“上海202型”120折叠式照相。北京照相机厂向市场推出“星光牌”35mm照相机。全国照相机生产持续“大跃进”,总产量共达17.31万架。

     1961年

     3月,上海照相机厂开发的“上海58-4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和上海照相机二厂生产的“上海202型”120折叠式照相机,形成批量生产。

     4月,杭州照相机厂试制“猫迷他”35MM小型照相机成功,命名为“西湖牌”。是年,广州照相机厂生产“珠江60-2型”120折叠式照相机。北京照相机厂在全国照相机技术协作设计组的帮助下,试制成提高型的“天坛牌”和“长虹牌”两种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由于全国性“自然灾害”的出现,国民经济面临巨大困难,照相机生产量大幅度下降,许多照相机厂开始下马或转产其他产品,因此,全国照相机年产量降至7.28万架。上海市在照相机生产上做出重大贡献,仅“58-2”及“202”两款相机,投放市场量就近5万架。

     1962年

     天津照相机厂开发试制成功的“晨光牌”35MM单镜头照相机,在小批量试制(120台)后,发现设计和工艺等因素尚不成熟,决定停产。上海照相机厂对产品进行停产整顿,针对市场需要,将原“上海58-4”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设计进行全面审查改进,并改名为“上海4型”照相机。全国照相机总产量降为2.05万架。

     1963年

     上海照相机厂向市场批量投放“上海4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由于该型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规格适合国内消费者水平,因此,在尔后相当长时间里成为国内市场上的主流商品。广州照相机厂生产“珠江60-3”型120折叠式照相机。北京照相机厂停产照相机。改产胶片阅读器等微缩设备。全国仅沪,穗两地坚持照相机生产,总量再度下降为1.22万架。

     1964年

     2月,上海照相机厂仿日本“美能达SR-1”型设计的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定型,命名为“上海DF型”。同时,在“上海4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基础上,派生开发出“4A”和“4B”两个型号。此外,该年还开始试制显微摄影仪。同月,上海照相机二厂生产仿“依泰康4型”,并改进设计了“上海203型”120折叠式双象重合测距照相机,同时又生产简化的“上海203B”型,并着手开发“上海205型”35mm平视取景照相机。天津照相机厂恢复“东方S-1”型35MM平视取景照相机生产。

     8月,北京照相机厂根据国家调整计划,并入北京玻璃总厂下属的北京市玻璃研究所,其中光学车间并入北京眼镜二厂,但仍继续从事照相机开发和缩微设备的生产。是年,轻工业部组织部分照相机厂技术人员讨论国产照相机的开发方向,并组成“全国照相机镜头研究设计组”,设计完成f3.5/75MM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和f2.8/50MM的35MM平视取景照相机镜头。

     上海生产的“4型”和“203型”两款照相机在“广交会”上亮相,受到外商欢迎并首次外销,为我国照相机打进国际市场开辟了通路。根据有关部门意见,凡沪沪产照相机械产品,统一使用“海鸥”牌商标。全国照相机总产量又再度下降,仅为1.1万架。

     1965年

     1月,第一轻工业部批准照相机,照相物镜,照相机快门,照相附件(三脚架连接螺纹,镜头配合尺寸系列,附件插座及插座芯等7种)共10个标准,1966年由第一机械工业部发布全国执行(编号为JB744-753-65)。

     8月,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安排,上海照相机二厂,上海电影机械厂,南京江南光学仪器厂,南京测绘仪器厂和南京模具厂的部分车间和科技人员,内迁江西省上饶地区德兴县,成立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同月,上海照相器材二厂开发“海鸥206型”35MM半幅照相机。北京市玻璃研究所开发仿日本“卡侬FX型”改进设计的“北京牌”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样机)成功,后因故未投产。

     10月,遵照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指示,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牵头,召开有对外贸易部,轻工业部,商业部和国家科委等单位领导同志参加的全国照相机生产协调会议,并决定原轻工业部归口的照相机械产品,统一划归机械工业部管理。

     是年,上海照相机厂着手试制“海鸥DF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知道下,国家经济形势出现好转,全国照相机总产量回升至1.75万架。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